雨水之后,天氣變化不定,氣溫逐漸升高,但冷空氣活動仍比較頻繁,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節氣之一。此時,濕邪之氣會隨之而來,不僅溫度低,而且寒中有濕,尤其一早一晚更是明顯。雨水節氣,怎么用艾條灸來養生?
雨水節氣后,要根據天氣的變化情況和每個人的體能素質而定,可以適當清簡上衣,但不要過早地減少褲子和鞋襪,晚上可以經常用艾草水泡腳。
另外,春捂只是被動防御,大家還是應該多到戶外鍛煉身體,曬曬太陽,做做艾灸,既有助于生發陽氣,增加體抗力,又可以排出體內寒濕。
雨水節氣灸哪里?
01陽池穴
位于手背腕橫紋中點處。每次用艾條懸灸十五到三十分鐘就好。春天助陽氣勃發,可以艾灸陽池穴。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,是這條經絡的原氣發出之點,灸陽池穴可以補下焦之氣,培本腎元的作用很明顯。只需灸一周即可。
02內關穴
位于前臂掌側,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。每次用艾條懸灸十五到三十分鐘就好。
春天易胸悶不暢的人,可以艾灸內關。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。灸內關,幫助人體陽氣由內而外生發,適宜心肺功能弱,平素熬夜,導致木氣疏泄太過,春天頭暈頭脹、心慌心悸的人。
03神闕穴
位于我們肚臍的正中央,與人體的諸經百脈相通,對人體的全身都有調節作用。神闕穴蘊藏著人體的元氣,命門之火,春天下焦易虛,可通過艾灸神闕補充元氣。每次用艾條懸灸十五到三十分鐘就好,孩子灸量酌減。
淘寶店鋪
手機站